疫情下中国钢铁的挑战和机遇
发布时间:2020-04-06 作者:巨能特钢

 目前,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在不断升级,这也为我国钢铁行业带来诸多现实的外部挑战。与此同时,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,复工复产扎实有序推进,钢铁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
 中国钢铁产业面临多方面挑战

 疫情对中国钢铁行业造成的挑战是多方面的。

 从国际角度来看,一是铁矿价格波动剧烈。2019年,受巴西尾矿库溃坝和澳大利亚飓风影响,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,从年初的70美元/吨左右最高涨至近120美元/吨;在进口总量保持稳定的同时,全年进口均价增长约24美元/吨,进口金额同比增长33.6%,挤压钢铁行业利润空间,对我国钢铁行业的稳定运行产生了较大影响。2020年春节以来,受疫情、主要供应国季节性天气因素及金融资本因素叠加影响,铁矿石价格再次出现较大幅度波动,并出现与钢材价格变化趋势背离的状况。在铁矿石供应格局整体宽松的形势下,铁矿石价格维持高位,出现违背供需基本面的变化趋势,严重挤压钢铁行业利润空间,再次凸显了目前铁矿石定价机制的不完善,也反映了铁矿石贸易定价的过度金融属性和一定的垄断属性。

 二是钢材出口形势异常严峻。2015年,我国钢材直接出口量达到1.1亿吨峰值,之后经历连续4年下降,2019年钢材直接出口总量已降至6429.3万吨。疫情发生以来,海外对中国疫情的担忧导致部分订单被取消,同时我国钢材主要出口目的地——亚洲和欧洲疫情均较严重,钢材出口形势继续大幅下滑。据海关统计,2020年1月~2月份,我国累计出口钢材781.1万吨,同比下降27.0%;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5.9%。

 钢材间接出口方面,我国每年随着机电产品间接出口钢材接近1亿吨。疫情短期内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、通用设备制造业、汽车制造业等重点用钢领域均造成了较大影响,间接出口形势同样面临极大挑战,目前影响还难以评估。

 从国内钢材需求角度而言,疫情对钢铁下游行业及其钢材消费产生重要影响,不同行业影响程度有所差异。

 建筑行业受到的短期影响较大,中长期将产生较大的补偿性需求。疫情期间,建筑行业需求下降较为明显。但考虑气候和节假日因素,历年春节前后,我国建筑行业整体需求都较为疲软,北方工地普遍处于停工状态,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疫情对市场的影响。从中长期来看,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空间充足,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,逆周期调节政策可有效刺激经济,如央行2月3日开展的1.2万亿元逆回购操作,市场反馈明显。疫情结束后,以公路、港口码头等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以及以5G基站、特高压工程、城际轨道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代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的钢材需求,将补偿性释放,有效带动钢材市场需求加速增加。

 机械行业受到的短期影响较大,全年将呈小幅下降态势。机械制造企业整体复工推迟,短期各产品产量下降明显,第一季度钢材消费将受到较大影响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0年1月~2月份,产量下降幅度较大的重要机械设备有小型拖拉机、中型拖拉机和金属切削机床,分别同比下降48.4%、44.1%和44.6%,同比接近腰斩;下降幅度最小的是水泥专用设备,同比下降了10%。从中长期来看,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,复工复产达产进度逐日加快,机械行业旺季将顺势后延。同时,国家扩大终端消费、稳定制造业投资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,将对行业的稳增长和产业升级起到推动作用。总体来看,疫情对全年影响较为有限,预计2020年机械行业钢材消费量将呈小幅下降态势。

 汽车行业受影响严重,全年钢材消费可能下滑。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端和消费端。短期来看,疫情导致主机厂、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均延迟复工,汽车产量下降。从消费端看,销量下滑难以避免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,1月、2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04.8万辆、223.8万辆,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5.8%、42%。长期来看,疫情解除后原有需求会逐步释放,还将引发部分无车家庭的购买欲望。2月16日,《求是》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提到,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,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,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。随即商务部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为行业复工复产和激活市场创造条件。但由于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生产区域,周边广东、上海、重庆等汽车工业发达区域受疫情影响也较重,致使汽车工业发展放缓,将直接影响全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走势和产量。综合来看,全年汽车产量下滑态势不可逆转,钢材消费也将随之下降。

 能源行业受到的短期影响有限,全年钢材需求有望反弹。从电力工程建设来看,受疫情影响,电网建设工程、城乡配网工程推迟复工,电力设备采购及开标延期,疫情对电力行业短期有一定影响。长期来看,在疫情解除后,电网投资将加速释放,疫情对全年投资影响相对有限,钢材消费变化也相对有限。在石油天然气方面,企业开工复工推迟,导致石油天然气消费需求短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。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,工业、交通运输、终端需求正逐步恢复,石油天然气市场需求或将迎来恢复性反弹,带动钢材消费回升。

 家电行业短期需求基本停滞,全年下降趋势较大。受疫情影响,我国家电企业节后复工推迟,家电线下销售基本处于停滞状态,线上销售也遭遇物流运输难、上门安装难等因素制约,订单有所减少。短期来看,疫情对我国第一季度家电行业生产、销售产生较大影响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1月~2月份四大家电产量大幅下降,冰箱、空调、洗衣机、彩电产量分别同比下降37.4%、40.2%、20.2%、26.6%。

 长期来看,疫情解除后,家电行业的生产经营将很快恢复正常。疫情主要是将家电购买需求发生的时间点推后,全年需求总量受影响有限。家电产品中,白色家电消费钢材较多,空调、洗衣机、冰箱等白色大家电的销售旺季主要在第二、三季度,因而总体来看,国内市场受疫情影响有限。但由于我国家电行业出口量较大,国外疫情对家电出口必然产生影响。综合来看,全年家电产品产销持续下降的可能性较大,钢材消费将有所下降。

 造船行业处于下行周期,短期指标仍有亮点。近年来,全球航运市场总体低位徘徊,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,航运市场仍处于运力严重过剩的不利局面。疫情导致全球贸易萎缩、需求减少,进一步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投资心理与预期。我国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同比下降。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,1月~2月份,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26.7%,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同比下降5.7%。受疫情影响,日本、韩国、意大利船舶订单和产能均在下降,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同比增长41.4%。综合考虑,由于造船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,国际新船需求持续处于较低水平,钢材消费量整体降低。

 综上所述,受疫情影响,我国钢材消费量将下降,尤其是第一季度,建筑、机械、汽车、造船等行业钢材消费将明显下降。目前,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,各行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,钢材消费将快速释放。不过,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,对我国经济恢复发展也将产生一定影响。为此,预计2020年我国钢材消费量约为8.5亿吨,同比下降约5.0%。

 中国钢铁产业迎来六大新发展机遇

 疫情在给中国钢铁行业带来挑战的同时,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
 一是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加快。钢铁产业结构分散、集中度低的弊端日益突出,尤其在行业秩序、原料保障、科技创新等方面无法真正形成合力。当前,钢铁行业正处在兼并重组的窗口机遇期,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,行业经营效益大幅下滑,部分企业已经出现资金周转紧张。实践证明,周期性行业在低谷期往往会出现大面积的洗牌重组,行业低迷将重新唤起部分钢铁企业的重组意愿,国家倡导多年的兼并重组进程有望加快。

 二是原料保障体系亟待加强。疫情期间,铁矿石价格异常波动,钢铁行业的安全供应保障体系建设被提上日程。钢铁行业要重视原料保障体系建设,原料供应来源、供应渠道、供应方式、运输方式等应力争多元化,分散供应风险。同时,要坚定不移实施国际化战略,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,考虑产业链横向协同一体化和纵向协同国际化,实现全球资源供给的多元、安全和稳定,推动西非铁矿供应基地建设,分散供应风险。要抓住契机,积极推动铁矿石定价机制的改革和完善,保障铁矿石价格体系平稳、合理运行。

 三是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推进。钢铁行业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先行者和重要实践者,国内优强企业优势产能不断展现国际产能合作的新高度,据不完全统计,国际产能合作规模约1600万吨。疫情在全球发酵的同时,钢铁企业推进国际并购的机会将增加,冶金工程技术、成套装备、配套设施、标准规范等迎来国际化发展机遇期。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深度变革的时代背景下,钢铁企业应抓住机遇,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努力将自身打造成具备管理示范性、技术引领性、产品稳定性、服务品牌性、人才吸引性的世界一流钢铁强企。

 四是行业技术创新务实提升。当前疫情全球蔓延,产品进口、技术引进、人员交流等受到巨大冲击,钢铁行业应以此为契机,主动打破“等、靠、买”的惯性思维,从完善创新体系、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创新能力。一方面,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不断完善企业创新体系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钢铁行业创新发展;另一方面,应充分发挥基础原材料的支撑作用,充分调动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,营造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生态,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。

 五是钢材出口有多重比较优势。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快速增加,为钢铁企业打造国际品牌、提升影响力创造了条件。同时,钢铁企业的服务意识已普遍增强,服务能力、水平有所提升,很多企业已经与国外钢材贸易商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,如宝武等优秀钢铁企业在海外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并可提供EVI(供应商先期介入)服务;河钢集团通过控股瑞士德高,扩大了河钢集团的国际客户群体。此外,我国钢铁企业重视打造好品牌,让品牌成为拓展国外市场的利器,在目标市场提升品牌的认知度、忠诚度和美誉度,扩大自主品牌出口。未来,以服务化、品牌化助力钢铁外贸出口,必将是中国钢铁企业的重要立足点。

 六是行业智能发展阔步向前。钢铁行业应抓紧做好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升级工作,以5G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行业赋能,深度推进两化融合,补齐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、钢铁定制化智能制造、智能化硬件等方面的短板,切实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集成创新能力,不断强化供应链协同,增强全链条抗风险能力。

 来源:中国冶金报-中国钢铁新闻网  


分享到: